<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委员风采>详细内容

        宋立明:17年写就担当

        发布时间:2014-08-15 信息来源:湘声报 浏览次数: 【字体:

          宋立明,1975年出生。现任常德市政协研究室主任。先后获得中共常德市委表彰的政协先进工作者、市政协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省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其家庭被授予常德市十佳学习型家庭。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学习,宋立明对社情民意信息写作有了新的理解。“反映社情民意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必须有渠道积累原始素材。写稿时一气呵成,无需赘语。”

          

          ◆湘声报记者 龚菁琦

          

          “他是个很随和的人。”在湘声报记者还没见到宋立明之前,常德市政协多位干部都如此评价这位同事。从大学毕业至今,宋立明已在政协系统工作了17年。

          

          见面时,一条牛仔裤,一件格子衬衣,39岁的宋立明显得年轻有活力,笑容亲切且热情。

          

          之前,单位投票决定“最美政协人”的候选人时,他拔得头筹,成为同事眼中当之无愧的“最美”。

          

          “他待人友善,做事扎实有方法,且相当有责任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大家投他。”常德市政协工会主席林红说。

          

          28天里的担当

          

          在政协工作的这17年里,一次28天的经历令他难以忘怀。

          

          4年前,宋立明任市政协经科人资环委副主任。一个牵涉多部门的重点调研课题“协商工业园区发展”,确定由他主笔起草调研报告。

          

          从3月到5月,走访各个相关部门,收集材料,学习相关知识,宋立明精心准备,只等最后落笔。

          

          不料,在开始起草稿件的关键时刻,他却病倒了。一个阑尾炎手术,因术后刀口感染,他在医院里躺了28天,体重从135斤降到了117斤。

          

          这28天,宋立明只向单位领导说在家写稿,其实他一直躺在医院里。吊针打个不停,人也恍惚难受。“写一会,休息一会”,但他熬出一篇扎实的调研报告。而这些经历,除了妻子,别人一概不知。

          

          为何不把工作任务推掉,好好养病?宋立明坦言,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所有的调研材料只有他最熟悉,而常委协商会召开在即,另找他人已来不及。

          

          付出总有回报。会议如期召开,而他为之付出努力的报告也获评当年省政协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这些事之前我们都不知道,多年后在一次会议上才听人提起。”市政协办公室政工科科长吴月娥说。

          

          直到现在,提起这件往事,宋立明还是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他不想引人同情,也不想哗众取宠。但在吴月娥看来,“正因他做事勇于担当,做人谦和善良,才赢得了众多同事的尊重和支持。”

          

          “第一次”的收获

          

          2012年,宋立明从专委会转岗至研究室任副主任,负责编发社情民意信息。至今他仍记得第一次写社情民意信息就被采纳时的兴奋。

          

          一次,他来到位于洞庭湖区的一个乡镇渔场走访亲戚,刚踏进渔场,看见的景象让他十分吃惊。“这地方就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的光景差不多,路面泥泞不堪,喝的水非常脏差。”

          

          通过询问,他得知乡镇渔场是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行政设置,虽然位处农村,采用的却是乡镇企业管理体制,不能享受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

          

          紧接着,他花了几天时间走家串户,了解到乡镇渔场的真实民情:道路享受不到乡村公路的补贴政策,没有硬化,路况很差;电网一直未进行低压网改造,电线老化、电压过低、安全性差,且电费执行工业电价收费标准,每度0.95元,远高于农村民用电价,渔民负担沉重;水利设施一直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老底子,渠道堵塞,鱼塘塘底淤积抬高,公共排灌设施基本荒废。

          

          他还通过村委会了解到,行政管理也一直沿用农村税费改革前的模式。村委会管理下的渔场,没有国家财政支持,其管理人员工资及日常运转费,从渔农的承包费用里扣除。粮农不缴税费还有粮食补贴,渔农则要上缴承包费,这让渔农们十分不理解,抵触情绪强烈。

          

          摸清实情后,宋立明开始琢磨如何撰文。这是他第一次写社情民意信息,“尽量不说行外话”,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改lsquo;场rsquo;为lsquo;村rsquo;,让渔场回归农业管理体制;把改电改路、改水改厕、沼气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延伸到渔场,提高渔场的综合生产能力,改善渔农的生产生活条件;参照对粮农、牧农的补贴政策,出台一个系统化、操作性强的水产养殖补贴政策,扶持渔农发展。”宋立明在社情民意信息里大胆建言。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篇社情民意信息反映上去后,很快被全国政协采纳,之后还得到时任省委书记周强的批示。

          

          小试牛刀就被肯定,宋立明坦言深受鼓舞。同时他也下定决心,要把市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做得更扎实。

          

          实干与巧干

          

          然而,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2012年底,是市政协委员换届的过渡时期。委员履职积极性有所下降,但社情民意信息的编发任务并没有减少,省政协每季度都会对各市州的稿件采用情况进行通报考核。

          

          宋立明没有畏难,他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撰写。

          

          对于写材料,宋立明自有一份心得,在政协长期承担文字工作,他早摸清政协写作的文风。“实在、实用,有事就写事,不必拐弯抹角,这点和我的性情相近。”他说。

          

          很早以前,宋立明就是单位公认的善于学习的人。“以往承担专题调研写作时,他总要收集查阅大量资料,充分吸收,以确保能把握深度、切中要害。”市政协副秘书长贺用伟说。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学习,宋立明对社情民意信息写作有了新的理解。“反映社情民意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必须有渠道积累原始素材。写稿时一气呵成,无需赘语。”

          

          从那时起,宋立明眼中只有“素材”。看新闻、看相关会议材料、看论文,一旦钻进去,就开始变得痴迷。他还发掘了一座“素材库”mdash;mdash;博客。他一遍一遍地查阅相关领导和委员的博客,淘筛出信息点。一次,在委员的博客中他找到关于城市扶贫的信息点,通过走访调查,形成了一份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纳。

          

          此外,在发动委员参与撰写社情民意信息上,宋立明也费尽心思。“我们在政协专委会和民主党派中选出一位信息联络员,致力于整体写作能力的提升。”另外,在委员中设置七八名“重点信息员”,经常交流联系,以获取信息。

          

          当年的社情民意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德市政协历史性地获得全省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二等奖。其中有5篇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成为当时全省上稿最多的市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