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295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提案
常德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295号提案 | |||||
提案类型 | 集体提案 | 集体提案单位名称 | 武陵区活动组 | ||
案 由 | 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提案 | ||||
负 责 人 | 武陵区活动组 等 4 名 | 界 别 | |||
办理单位 | 主办 |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 |||
会办 | |||||
提案内容(包括案由、案据和方案) | |||||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特别是市人大表决通过的《常德市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但从近一年实施的情况来看,该条例的执行没有达到预期,依然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生活垃圾随意倾倒。虽然在城区居民生活小区、主次干道和公共场所都配备了垃圾桶。但在实际生活中,日常产生的大量垃圾被随意倾倒进了垃圾桶,导致各垃圾桶里面的干湿垃圾不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不分。二是生活垃圾混装混运。在城区生活垃圾的转运过程中,生活垃圾在垃圾中转站没有进行初步的分类、脱水和压缩处理,混装混运情况严重。三是生活垃圾没有循环利用。市城区从2009年引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但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上,大量可再回收资源被付之一炬。四是生活垃圾的依法管理推进乏力。目前,我市城乡生活垃圾的管理才立法,垃圾分类处理还需要细化。在监督管理上,虽然明确了城市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但部门刚性执法还偏弱。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垃圾混投习惯根深蒂固,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落实。抓好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建议: 1.制定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细则。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结合《常德市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配套出台操作性强的生活垃圾分类具体细则,及时公示垃圾分类新标识,积极引导市民知晓生活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做到垃圾分类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设施投入。一是要更新完善投放设施。按照国家新的分类标准进一步增设投放容器,明晰4大类垃圾分类,让市民方便准确的投放垃圾。二是要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在城郊结合部建设几座大型垃圾中转站,引进先进的压缩设备,满足当前垃圾分类处理的需要。按照密封性好、节能环保等要求,更新现有老旧垃圾运输车辆。推动德山垃圾焚烧发电厂相关项目建设,加强对飞灰的转化利用和处置。 3.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活垃圾处理回收机制。建立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机制,推进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有效衔接;推动餐余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设,畅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渠道。二是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监管机制。市区两级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形成有效的工作链条。要依法明确垃圾处理的主体责任和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协调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城市管理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条例,切实履行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指导、考核和监督职责。三是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奖补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助大数据系统,推行垃圾积分、绿色账户、环保档案兑换等值服务方式,提高市民垃圾分类处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宣传力度。垃圾分类处理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是一种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宣传抓起,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媒介进行宣传动员,使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处理常识,工作要求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用醒目的标识标牌让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知识走进社区、进入家庭。 5.抓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示范带动。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人员集中,易于管理。建议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进程中,以点带面,率先在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中展开。通过行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通过学校老师、学生的示范辐射效应,影响带动家庭和社区,养成生活垃圾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的浓厚氛围。 | |||||
联名人 | |||||
序号 | 姓 名 | 委员证号 | 通讯地址 | 界 别 | 联系电话 |
1 | 谢亮华 | z71378 | 经济 | ||
2 | 钱 攀 | z71375 | 工商联 | ||
3 | 汤劲翔 | z71381 | 特邀 |
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295号提案的回复
谢亮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提案》收悉。现回复如下:
目前,常德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市城管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有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一、加快完善政策体系
垃圾分类工作单纯倡导鼓励是远远不够的,垃圾分类必须以法制为基础,否则难以进行长效管理和有效规范。2018年8月31日,常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常德市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l9年1月1日起施行。下一步,我们会在充分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执法、源头减量、监管考核等方面,逐步健全完善相应的标准和制度。
二、加强学习考察
自20l8年以来,市城管部门先后组织人员前往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参观学习、考察及培训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知识。在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初步起草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目前正在细化完善之中。
三、加强宣传教育
垃圾分类是对目前居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行为改变,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通过长期、有效的宣传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市城管部门采取印制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册、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制作动漫宣传片等方式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垃圾分类的工作氛围。全方位引导市民“学分类、懂分类、会分类”,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新时尚。
四、逐步建立完善相应配套设施
2019年,我市启动常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置换工程,计划配置1条600吨/日焚烧线,焚烧系统采用目前国内技术最成熟、运行最稳定的炉排炉焚烧工艺,目前该工程已进入建设施工阶段。待该工程建成后,停止使用常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2020年2月25日,我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PPP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处置规模170吨/天,待该处置设施建成后,市城区餐厨垃圾将全部运至该厂,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将按照国家、省、市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力度,尽快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加快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力争三年时间内形成垃圾分类全覆盖,收集运输体系完备,处理设施健全及处理到位的目标。
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今后能继续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常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0年5月9日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