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2020年第10期
爱生活本来的样子
——读《苏东坡传》有感
张云武
不因日子过得跌宕起伏而惶恐不安,因为你不是汹涌澎拜的海浪。宠辱不惊,心如止水,热爱生活本来的样子,能够做到如此的非宋代词人苏东坡莫属。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便为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苏东坡这位伟大诗人的性格多面的形象,客观豁达、热情奔放,豪迈不羁、心地善良,因个人才情和高尚品格深受民众追捧,却又时常陷入政治漩涡,命运多舛。
或许,每个文人大儒都有类似的遭遇,或怀才不遇或时运不济,但这些表现在苏东坡身上竟是那么的矛盾深刻,每每读来令人叹息不止。感慨他的安命顺从,惋惜他的绝世才华,他在和朋友喝酒聊天时是愉悦洒脱的,他在为当地百姓兴建水利工程创立公立医院时是孜孜不倦的,他在与政敌对抗直言反对屡遭贬谪时是孤寂落寞的。
然而,在兜兜转转甚至一度被贬谪到雷州半岛的儋州(今广西一带)后,他也从未失去那份诙谐幽默,反倒常常带着他的大狗“乌嘴”四处游逛,和周围的邻居朋友闲谈。苏东坡是固执的,他鲜明的个性特征带有跳跃的感情色彩。对于相对沉闷的京都而言,他显得弱小又孤立。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大人眼里只有利益,小孩子才分对错。苏东坡的利益观自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另一方面他也很在乎对与错,身上保留着孩子似的天真和单纯,相信人性本善。
可惜,几朝皇帝都欣赏却不重用他,短暂的升迁荣光都来自于两位皇太后,她们的看法很简单,既然得到先帝的重视,就证明他值得委以重任。博弈过挣扎过,满腔热血的苏东坡只有偏安一隅归隐田园,才算是真正的落叶归根。在这点上,他和陶潜很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正因为不能求全责备所以才要保持头脑清醒,认真地对待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高手。儒家讲究“学而优则仕”,让不少读书人在十年的寒窗苦读之下学会了隐忍,但没有学会柔中带刚的独立和坚强。真诚的态度要建立在懂得生活的基础之上。何以解忧,何以为乐?无处安放的不止是青春还有对当下和未来的焦虑和迷茫。
面对命途的多舛,苏东坡运用了佛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来回应,用现在的话说即是一位活脱脱的佛系中年,淡忘所有,勿使我心烦忧。
进退有度,是一种大智慧。由此观之,人的思维层次不应该是单一的,可以是复杂多样的。所谓进可攻退可守,努力尝试着给自己一个又一个情绪的出口,释放负面压力,积极向上生长。
以前我总认为,真实善良的人最可爱。殊不知,人的善恶好坏一定要通过语境方可表达明确。在名利的场合不谈真假,在科学的领域不说利益,在成长的旅途不计得失,达观品性的塑造是生活给予人们的回馈。计较该计较的,在乎该在乎的,其他的交给其他。所以,悲剧是自我造成的,与他人无关。
生活犹如一面镜子,你的嬉笑怒骂都反映在上面,容不得半点虚假。要像苏东坡一样,爱生活就爱生活的全部。片面追求喜乐往往被忽视的悲伤覆盖,如果注定是悲情,我们能做到至少不悲凉。
就个人而言,首先,要保持一个好身体,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读书、画画、唱歌的兴趣爱好;其次,和散发正能量的人做朋友,和他们一同探讨人生哲学问题;再次,多去户外走走,亲近大自然,看看身边美丽的世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朔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美人,不是吗?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