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好文共赏>详细内容

        好文共赏2020年第15期

        发布时间:2020-04-30 信息来源:市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躬身入局贵在“三有”

        ——学习罗先东同志在市委办系统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有感

        信息科   汤志勇

        前不久,先东秘书长在市委办系统工作务虚会上以“奔跑在前行路上”为主题,作了重要讲话。我感觉,这既是一次工作总结和部署,也是对在座干部的一次思想启迪和洗礼。其中提到的“躬身入局”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使我想到了近段在读的唐浩明先生着作《曾国藩》,深感躬身入局正是曾国藩一生的干事风格,也是我们每个人成事立业之根基。作为新时期的党办干部,要具备躬身入局的精神贵在“三有”。

        一、贵在眼里有局。“狭窄田埂上挑担相遇的两个农夫堵住了路”是眼前景象,而“参与协调疏通,让后来者也能通行”则是长远大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见识。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咸丰帝在江南任命了四十三位团练大臣,可最终只有曾国藩一人成功,为何?这是因为其他大臣把办团练仅看成保境安民、偏安一隅的举措,只有曾国藩从一开始就以扫清叛乱、消除分裂为目标。不同的见识决定了不同的成就。对党办人而言,服务大局要求我们眼里有局,参政设谋要求我们胸有良谋,这都建立在见识之上。

        那么,好的见识从哪里来?个人以为,见识从学习中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典着作、专业书籍、政策文件、领导讲话、公文范文等都是党办干部增见识的“宝库”,只有勤学、博学和深学,才能为办公室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蓄积深厚的业务功底。见识从观察中来。见微方能知着,管中犹可窥豹。党办工作是一项讲究观察的工作,我们既要观察身边领导的所言所行、所思所虑,从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又要观察各战线各单位的运行情况、重点工作,从而协调联络,整体推进;还要观察社情民意、百姓呼声,从而当好桥梁、服务群众。见识从思考中来。办公室工作繁杂琐碎,如果平时不注意思考,极易流入庸碌的陷阱,成为“差不多”先生。对此,要保持思考习惯,无论办文还是办事都要提高一级看问题,深入一层想办法,让经手的工作不仅“做了”更要“做好”;要培养思考能力,坚持运用辩证观点、全局视角、专业手段进行谋划,使政务工作有深度,事务工作有温度。见识从历练中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党办年轻干部而言,学历高、阅历低是一大瓶颈,要抱定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态度,充分利用机会到“社会大学”里面历练,通过基层挂职、点村派驻以及在急难险重岗位的任职锻炼,实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二、贵在心中有情。毛主席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面对两个争执不下的农夫,一旁的人若没有扶危济困的情怀,是不愿弯腰下田的”。正因有了这份情怀,才让人不致冷漠,使人脱离庸俗,促人追求高尚。作为新时代的党办人,学习“躬身入局”的精神,贵在涵养“肯躬身”的情怀。

        一是对家庭要满怀柔情。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做到这两点的前提是“老吾老,幼吾幼”。只有对家庭满怀柔情的人,才可能以同理心对待其他的老人和孩子。曾国藩在这方面堪称典范,他无论是在京为官,还是行军打仗,抑或后来署理督抚,在大事要事交织的间隙,都坚持经常写信回家,上禀父母,下导子女,从持家、读书、修身、养生、做事等方面不厌其烦地讲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牵念和期许,成就了“千古家书第一人”。

        二是对组织要常怀恩情。感恩是一种美德。作为党办干部,组织给了我们安身立命的岗位,也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常念这份恩情,就应该绝对忠诚,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维护党委的权威,坚决落实党委的决策部署;就应该甘于奉献,在加班加点、周到周密和任劳任怨的工作中,让参谋辅政更贴心,活动协调更放心,后勤保障更暖心;就应该严格自律,守住底线,掌握界限,不触红线,坚决不给组织添乱,不给单位抹黑。

        三是对事业要壮怀激情。“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所以艰难伟大的事业,多由这少数人来领导和完成。党办干部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虽谈不上艰难伟大,但要想工作干出色干出彩,同样离不开对事业的激情。只有具备这股激情,面对困难挑战才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幕后身份才不致自怨自艾,面对日常琐事才不会无精打采,面对“三服务”事业才能慎终如始。

        四是对百姓要心怀真情。“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党办干部姓党,应始终保持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本色。要真诚相待基层干部群众,不摆官架子,不耍花架子,开诚布公,多交朋友。要真正关切社情民意特别是涉及民生的焦点问题,作为参政设谋的重要依据及时向上反映,推动问题解决。要真心帮扶困难群众,结合脱贫攻坚、点村派驻以及党员志愿日、文明创建等活动平台,经常进村入户,为帮扶对象力所能及地做好事、解难事,密切干群关系。

        三、贵在脚下有行。“当看见两个农夫争执不下,在旁的人如果不弯腰入田并帮着接过一副担子,而是一味呼喊指挥,则困局难解”。可见面对难题,只有立即行动起来,投身其中,才是解题之道。作为党办干部,我们践行“躬身入局”的精神,必须把“行动起来”作为发力点和落脚点。

        一是脚踏实地行动起来。晚年的曾国藩处理过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天津教案”,当时一面是国外战舰环伺,一面是国内群情激昂,特别是朝廷一些大臣脱离实际地鼓吹“对洋人半分不让”,在此关头曾国藩顶着巨大压力,以适度的妥协办理教案,避免了一触即发的战争。在曾国藩看来,这些大臣既干不了事也不愿干事,实乃沽名钓誉的清议派。这值得党办干部引为镜鉴,我们开展工作坚决不能当“清议派”,无论目标大或小、任务轻或重、问题难或易、环境优或劣,只要定下了计划,都须立足实际、立即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步往前迈。

        二是因时因势行动起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曾国藩虽是理学名臣,但思想并不僵化,他练湘勇、建水师、办洋务,都是根据时局变化采取的应变之策,虽从今人的眼光看有其局限,但以当时的视角看却是开了先河。当前,新时代对党办工作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新挑战,党办干部既要守正更要创新。具体地说,就是在严守党委办公室基本职能、基本标准和基本程序的同时,紧跟时代变化,紧贴实际需求,以新理念推动工作转型,以新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以新机制增强统筹协调,不断改进和提升“三服务”能力水平。

        三是持之以恒行动起来。曾氏兄弟领兵奉行“扎硬寨打呆仗”,把敌方城池围起来后就深挖壕沟、长期围困,以致被人称为“曾铁桶”。这个看起来的笨办法,最终却收获大功。由此看出,持之以恒是决战制胜的法宝!这对党办干部同样适用,虽然文稿起草、信息报送、会务筹备、公文审核、后勤保障等办公室业务都是幕后工作,有的甚至令人枯燥,但只要我们坚守“双争”目标,把每一个文审好,每一次代拟稿写好,每一篇信息报好,每一处会务细节处理好,每一个机关角落管理好,而且不因熟悉而麻痹,不因枯燥而厌倦,不因冷清而沮丧,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就一定能在党办的岗位上“决战制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