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2020年第20期
择偶经济学
科学择偶都是一门必修课,除了遵从感情的指引走心,还得依靠科学的力量走脑。其实最适合用来指导婚恋的,是经济学。
结婚时机学:最佳停止理论
1611年,伟大的天文物理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的妻子去世,两年后,科学家准备续弦,重新组建家庭。
天文物理学家择偶,过程自然是非常硬核。由于开普勒的上一段婚姻并不幸福,所以这次他拿出研究天文学的精神,列出多项参数,对交往的女士详细考察,力求找到完美的对象,其严谨程度不亚于在太空中寻找一颗小行星。
开普勒像面试一样挨个交往相亲对象,在见到第5名女性时,他眼前一亮,被对方的勤俭持家、善良忠诚所打动,本想就此收手,但毕竟男人都是大猪蹄子,“下一个是不是更棒?”的想法,驱使他继续。
最后,开普勒一共交往了11名女士,但他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反而一直对第5名女士牵肠挂肚。在某天去演讲的途中,他突然下定决心,调头前往第5名女士的家里,厚着脸皮向这位被他拒绝过的女士求婚。幸运的是,对方答应了。
就这样,开普勒跟这名叫做苏珊·罗伊特林格的女子结婚了,两人生育了6名子女,生活幸福,携手到老。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开普勒这样幸运,他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一个迷思:一个人在交往了多少对象之后,才应该放弃“下一个更好”的想法,确定自己的理想伴侣?换句话说就是:我该什么时候收手?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个感情问题,本质上却是个数学问题。
1960年2月,《科学美国人》刊登了一组数学难题,其中有一个跟开普勒相亲问题有相同本质的“经典秘书问题”:假设有n名候选人来申请秘书岗位,你作为面试官,要挨个面试他们,并当场决定要不要。要,面试结束,不要,换下一个,不能回过头去录用被拒绝过的人。那么什么样的策略,才使最佳人选被选中的概率最大?
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叫做“最优停止理论”。推导过程在此不赘述,简单来说就是:考察前37%的申请人时,不要接受任何人的申请;然后,只要任何一名申请人比前面所有人选都优秀,就要毫不犹豫地选择他。
这个结论如果用在爱情上,就是:要想找到最理想的对象,你应该果断拒绝掉前37%的追求者(不管他们有多好),然后在遇到比之前37%的人更好的人选时,果断选择TA,不要管后面是不是还有更好的。
以开普勒为例,他一共给自己安排了11次相亲,最大概率找到理想妻子的方法是:放弃掉前11×37%≈4位女士,然后从第5个开始,只要下一位女士比前面4个更令他心生爱慕,就马上终止相亲,跟这位女士结婚。
事实上,开普勒遇到的第5位女士,就比前4位都要好,开普勒完全被她迷住,从概率上来讲,这位女士最可能是开普勒的理想妻子,事实证明也是对的。在他相完11次亲之后,开普勒并没发现比第5位更好的,只能厚着脸皮再找回来。
当然,以统计学为基础的模型,一旦用于感情生活,就会过于冰冷和生硬。而且时机可以单向演算,婚姻却是双向选择。在决定出手前,一定先让自己足够优秀,否则任何模型计算出来的时机,都可能变成一场缜密的一厢情愿。
配偶互补学:帕累托的最优
择偶到底是“门当户对”好,还是“优势互补”好,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需要了解一个经济学概念。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儿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理论:“个人通过寻找配偶,来达到效用最大化。”按照贝克儿的观思路,婚姻应该是一个追求帕累托最优的过程。
帕累托最优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经济学,工程学、社会学等学科里有广泛的应用。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得更好。而追求帕累托最优的过程,叫作帕累托改进。
两个人的婚姻结合,就是一个追求帕累托改进的过程。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成熟模型:假设男生婚前的生活质量用X表示,女生婚前的生活质量用Y表示,婚后一起生活,婚姻生活创造的东西,用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变量m来表示,他们共同拥有双方的资源,婚后的每人所得分别都是(X+Y+m)/2。
在门当户对的情况下,X≈Y,那么,只要m>0,两者都能达到帕累托改进。换句话说,只要夫妻能够在婚姻中创造一些正向产品,都会让彼此感到比婚前幸福。所以大部分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在刚开始的那些年都非常顺利。
门不当户不对的情况下,X和Y相差很大。假设X=3,Y=9,则各人所得为(3+9+m)/2。当m<6时,婚后各人所得小于9,此时Y的状况变糟了,对婚姻是不满意的;当m=6时,婚后各人所得等于9。因此,要想婚姻幸福,m必须大于6。
因此,双方情况差异悬殊的婚姻,需要在婚后的共同生活中创造出相当多的“正能量”,即m一定要相当大,才能维持双方的幸福感。
优势互补的双方,最初几年会磕磕绊绊,但越往后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越大,婚姻之路会愈发顺畅。假如你的事业突飞猛进,那么尽量找一个优势互补的对象,刚开始的磕绊会被迅速增长的成就所冲销;如果你的生活在可预见的将来都很平淡,那么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对象,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推荐人:周清峰
文章来源:网络
推荐理由:择其所爱,爱其所择,在爱情和婚姻的道路上,遇到知己并不容易。本文从经济和概率学角度为年轻人选择伴侣提供了不同的路径,希望单身的你可以收获幸福,找到自己的珍爱。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